本帖最后由 港都新聞部 于 2025-4-7 21:36 编辑
《社論》 美國新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震盪局勢我國因應之舉措 【社論/專欄作者潘建華】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了對全球的關稅政策,此一政策引起全球的關稅壁壘的戰爭,美國何以要觸動全球的關稅波動,難道美國不知道關稅戰爭,會引起全球的經濟蕭條甚至引發全球更大的動盪,今年美國要求我國的台積電到美國投資2000億美元,但川普在四月二日把臺灣的關稅列為32%,這在民進黨認為臺灣被列為10%的關稅其差距甚大,賴清德表示,同時,對於這項關稅措施諸多並不合理之處,他也請院長指示相關部門,「持續與美方強力交涉,務必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問題臺灣的國力能否改變川普的意志,使得台灣在關稅方面取得合理的關稅,賴清德面對全球的關稅壁壘如何突破,如何在全球經濟蕭條下,創造臺灣的產業競爭力與優勢,如何讓國家利益與全民的生活減少關稅壁壘下減少衝擊,在美國對全球發動的關稅戰爭下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才是臺灣面對兩岸緊張局勢與經濟危機雙重壓力下,讓中華民國持續發展,國家戰略部署與方針如何建構,是政府應有的責任,而不是在外有中共的軍事壓迫及美國對我國經濟剝削,人民在此種現象下,自醒政治對人民與國家、社會的影響,關乎我們的未來生活與後代的前途,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產生的背景與時空是乎與現在全球的狀況類似,如果當關稅壁壘產生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而引起的法西斯主義的興起與二戰的爆發是有其關性的,那麼戰爭將離我們更近了,如何避免戰爭的衝突,我們似乎必須從領導者與國民都有要有對國際關係與政治要有更深切的體認,而不是在國內的政治問題打轉,隨著政客借著政治矛盾製造一場政治的鬥爭,讓國家陷於安全困境,而不思考國際環境變遷下我國如何面對此種局勢的發展與問題!
美國為何要發動這種對全球經濟經濟損害的關稅戰爭,上世紀1930年美國提出了斯姆特霍利法案,當年的經濟學人曾報導該法案是泰坦尼克號法案,把世界經濟帶向深淵,在上個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日本發表演說,美國已經在日本升級軍事力量,並建立一個作戰總部,因為盟國試圖對中共建立更大的威懾力,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製造戰略困境,讓日本對中共捉摸不定,赫格塞斯的講演用詞非常巧妙,欲使日本與盟國能以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讓中共感受美、日、菲通過軍事實力實踐達成和平的年代又來臨了,美軍與日本自衛隊肩並肩攜手作戰演訓站在一起,赫格塞思的這段話,讓我覺得美國是想藉由日本與菲律賓在第一島鏈讓位居島鏈中央的臺灣與中共挑起戰火,如果韓國沒有尹錫悅的戒嚴事件,恐怕韓國也無法擺脫此事的發生,之前赫格塞思出席硫磺島戰役的日軍英勇,此舉意味著美國為使日本入局所做的局,不僅傷了二戰時期美軍的犧牲官兵與眷屬,在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不容抹滅,而此時身為美國的國防部長,不應在全球反侵略與正義公理上說出日軍的作戰英勇,讓世界在此刻不安的紛亂中無法理解美國在全球是站在何種角色,如何處理國際秩序。
二戰前的經濟大恐慌的歷史殷鑑不遠,為何關稅壁壘下,世界會走向法西斯與造成二戰的發生,一個強國必須是要有強大的工業化與完善的金融體系以穩定國內的經濟發展讓國計民生能夠穩定,美國自二戰後在布列森體系下取得全球金融掌控,但美國在掌控全球金融體系下,逐步的將工業基本發展捨去,而這種以金融獲取財富,使得美國人民沒有二戰時以工業來獲取財富為國家發展奠定根基,一旦失去工業基礎,一個金融霸權崩潰將是大國衰敗沒落的開始,川普在四月二日以對等關稅向全球拋出重拳,我國商品將被課以全面性的32%稅率此事不僅6大傳統產業受害,我國GDP恐銳減3.8%,我國經濟將受沉重打擊。彭博經濟學家估計該稅率將讓我對美出口銳減63%,對臺灣而言美國是第二大外銷市場,僅次於大陸市場,然而臺灣面對美國與大陸的兩大經濟市場其戰略思維卻是對美逢合,對大陸則是強硬抗中的錯誤思維,若大陸藉此全球性的關稅戰爭取消對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臺灣的經濟將面臨崩潰,政治上臺灣內部將無法承受國際社會的巨大轉變,國家安全將是打擊執政的民進黨的台獨錯誤路線,更顯得民進黨在處理外交、經貿、軍事與兩岸政策只為意識形態,而不考慮國家安全在政、經、軍、心與科技多重思維下如何對待國際情勢對我國之影響,更顯示執政當局沒有全方位的國家大政方針與戰略部署思維!
川普的對等關稅出擊,讓賴政府的一面倒的政治押寶美國,豈料臺灣在中美博弈下遭受前所未有的重擊,而中共在美提出關稅壁壘下強硬的回擊美國,並以全面性對美國商品施以34%關稅稅率,中共的關稅出擊不僅是中共要以工業製造大國去抗擊美國的金融大國此一局勢,中共早已佈局多年,若美國失去國際貨幣掌控則美國的掌控世界的三大法寶暨為金融、科技、軍事將為中共所取代,而臺灣將必然成為美國的禁癵,終為美國所出賣,或是成為美國發動對大陸戰爭的一顆棋子,我國的領導者務必看清從烏克蘭戰爭的真相了解美國真實的意圖,臺灣的工業並非是奪取美國科技,而是幾代人的努力與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成功奠定基礎,當年沒有老蔣總統的九年國教與經國先生的十大建設,我們依然是會以農業出口為導向的低經濟產業,沒有一個工業強國是不重視教育而能成為工業大國,我們的電子晶片能夠發展不就是從教育打下基礎,而美國今天要讓產業回流,讓美國再偉大,也不是口號喊得高聲,其產業就能夠提升,這還有國民在核心價值與信念,但產業技能與經驗是非教育不可缺少的目標,當年美國為何工業會外移,不就是工人生產成本的在資本家眼裡過高,一步步的將工業生產轉移到低工資的落後地區,以期增加利潤增長的計算,一步步的走向無產業的金融體系,美國想要產業回流,除非資本家願意承擔生產成本與美國人民願意付出時間成本與降低所得,否則產業回流根本是不可能的。
當中共啟動對等關稅反擊,以回應美國全面性34%關稅,意味著中美全面性的關稅戰爭以開始打響,首先美股在短短兩天蒸發了五萬億美元,而身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德國GDP為4.53萬億美元,美股兩天的市值就超過了德國的經濟總量,其中美股的七大科技七巨頭市值蒸發1.8萬億美元,而蘋果公司則是跌了5330億美元,為什麼蘋果會如此的蒸發?主要是兩個原因其一是蘋果的核心零附件來自美國這些零附件從美國運到大陸,先加了54%的關稅,二是他最大的組裝廠來自大陸,他自大陸組裝完畢後運回美國又加徵了54%的關稅,也就是蘋果手機到了美國已經被徵收了108%的關稅,蘋果原本在兩方之間的受利,現在是兩邊受損,而蘋果能不能將稅務轉嫁到消費者,因為手機是高替代產品,消費者會考量商品的替代性,而這場中美的全面性關稅戰,將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什麼?第一是美國再也不能為所欲為的向世界巧取豪奪,中共則以實事的關稅對等向世界展現求取公平的對待,其二點是中共在產業鏈去除了美國化,這給全球做出了兩個面對全面性關稅的主線 ,一是國產替代,二是海外替代,很多國家都不了解中共有哪些產品除美國哪些產品依賴度比較大,是否有可替代性,這裡據中共內部說明有五大類,主要有能源芯片、農產品、醫療器材與航空器材,其中芯片與醫療設備主打國產替代,而能源石油天然氣則轉向俄羅斯或中東替代,而農產品則轉向南美替代,至於航空器材則轉向歐盟各國取代替代至於關鍵核心技術則以提升國內產業替代,其三則是美元霸權衰退這必定是必然的,因為美國在貨幣的霸凌全球到處收割品,中共的韜光養晦在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下不斷的資本累積並以全方位的產業升級與加速產業鏈整合,從低等產業升級全方位的產業結構,現在大陸的工業生產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除了芯片、醫療、科技無法自制的些許產業外,中共不放棄自主生產,在美國所謂的懲罰與禁止出口的手段下,大陸可以藉由海外第三方如歐盟成員國的所生產的光刻機、醫療器材如X光檢查、磁震聶影等設備與藥品等加大與歐洲經濟合作,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在採購歐洲市場物品以歐元計價,減少對美採購並減少美元美債的儲備,使其美元在金融體系的影響力,對於非西方國家如原油天然氣及農產品以人民幣作為結算,美國若失去金融掌控,則美元在全球的金融市場所影響的下降下,美國將失去美元基本的作用,則美國的三大法寶金融、軍事、科技將無法發揮作用,則美國衰敗將是指日可待之中。
截至四月7日,全球股市大跌,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欲以零關稅與美談判,並且擴大對美採購農產、軍工武器等並加大產業對美投資,這無異於尹鴆止渴,衝擊著臺灣產業鏈的崩解,對我國國家安全更是錯誤的政治決策,中華民國在國家安全的大政方針必須是維護中華民國安全,建立國民核心價值,永續國家經營發展,開創兩岸雙贏局勢,而不是選邊站或是一邊倒的作法,而是必須分散風險採購其他國家農產能源與擴大國際貿易,否則當大國的政治決策,如中美貿易戰爭,我國人民如何相信政府,如何面對世界局勢動盪,政府如何解決國計民生經濟問題與危機,經濟關稅戰爭,一場無煙硝的的博弈,我國如何面對世界局勢動盪緊張的局勢,這是一場商戰,如同孫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謀,而不是委曲求全,滿足大國期待,關稅壁壘下經濟危機恐慌,我們不希望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重演,甚至產生法西斯與世界大戰的發生,世界現代史說明了人類一直在歷史的錯誤發展,如何記取教訓,以國計民生的三民主義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才是王道,所謂自由貿易是大國經濟戰爭的一把利器,美國就是經濟掌控在資本家的手裡,利用自由貿易把全球重要的民生經濟如鹽、酒、礦產國家掌控的轉變為私人經營,以往我國的重要建設如高速公路鐵路運輸交通工程都為國營事業如台鹽、台肥、台糖、台電、台水等基礎民生設施掌控在國家機器,臺灣加入世貿組織民生物資的公賣漸漸失去國家控制,一瓶米酒可以從22元為配合世貿漲至180元,菸酒公賣是日劇時代開始,公賣制度始於漢武帝的鹽鐵論,國家可從民生問題掌握經濟危機,西方的資本主義如美國都非國家機器掌控,幾十年來,美國的國家基礎建設,掌握在資本家的手上,如此的自由經濟其實是資本家利用權力掌控國家機器與政治,美式民主是否是以國計民生以民為主的根本?我們是否藉由美國的新的關稅政策,重新檢視與思考民生主義的重要性與全面發展外貿風險的出口導向經濟結構,來分散外貿結構的風險管理與評估,在對美對陸的出口上如何擴大全球貿易問題的的困境,改變對世界兩大經濟體的依賴所造成的風險,而今看到美國國民將因關稅政策今年的生活勢必增加開支美學者估算約每戶家庭支出將增加4300美元,如此的關稅政策,不僅會造成通貨澎漲造成消費性的通貨緊縮,這不僅是美國人民遭受關稅壁壘的害處,也是全球將因川普的關稅政策,造成經濟蕭條重演二戰前的局面,胡佛當年提出斯姆特霍利法案,是否重演?對於我國有出口導向的經濟,對於民生問題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政府是否有深切的省思,在臺灣缺乏能源與物產的狀況下,檢討我國的經濟問題與能源政策,勿因美國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危害國家安全,一味的倒向美國所設計的經濟體系,讓我國無法在此經濟波瀾下,損害國家利益與民生困境,國家戰略方針非一黨之私,非一人之意志,犧牲我們前人的努力成果,造成全民之損害,危害國家安全與我國生存空間之發展與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