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港都新聞部 于 2025-3-31 08:13 编辑
國父逝世百年待台灣再光復 區桂芝 一百年前的今天,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國父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全國人民各行各業,地不分東西南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齊聲悲悼。這個「全國」包括了當時被殖民的台灣。日本殖民政府害怕台灣同胞民族意識大爆發,嚴禁各地舉辦追悼會,可是台灣人不惜批當權者逆鱗,巧用各種名目,從南到北,在日本警察百般威脅、嚴密監控、層層阻撓下,群眾自動集會,以如喪考妣的沉痛舉辦不同形式的追悼會,大批大批的台灣民眾絡繹於途,奔赴各種可以表達哀悼的場合:
中山先生去世當晚,屏東縣中華會館立刻舉辦了追悼會。 台北的民眾團體「有志社」以「文化講座」之名舉辦了一場「盛大而壯烈的追悼會」,可容納三千人的會場,卻來了五千多人,在傾盆大雨、滿街泥濘中默哀致敬,人人態度悲戚,歷時三小時,無人先行退場。
人稱「台灣孫中山」的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寫下〈哭望天涯弔偉人〉的哀悼文,表示「西望中原,我們也忍不住淚泉怒湧」。
台灣「新文學之父」,人稱「台灣的魯迅」賴和,輓詞中寫著「…天宇崩,地軸拆,…我先生之精神,亦共此空間,永遠永遠的不滅。」
在北京,洪炎秋(後來台北《國語日報》創辦人)以「北大台灣同學會」之名寫下輓聯「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捨我輩其誰分擔」。 …… 當時的台灣同胞即使已被殖民三十年,依然自認是中國人,依然認中國為祖國,試問今天反中仇中的台灣人如何對得起這些充滿民族意識抗日的台灣先輩?
當年國父拖著病體前往北方,是應軍閥馮玉祥之邀,赴北京共謀國家統一。中山先生一生致力於追求中國的自由平等、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擺脫帝國主義的蠶食鯨吞與控制。今天紀念中山先生,不只是因為百年,更積極的意義是在這百年的風雲變化後,思考我們的前途。回顧台灣光復以來,在日據殖民的廢墟中,兩岸人民胼手胝足,共同重建家園。我們曾經部分實踐《三民主義》,成就了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成績;然而今天,我們拋棄《三民主義》許久了,也早就不做龍的傳人,社會因此不斷被撕裂,傳統價值被顛覆,歷史被扭曲,文化遭稀釋,年輕的心靈被錯誤傾斜的教育引導,不斷產生異化,……,曾經自詡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台灣,正走在奔車朽索瘋狂自毁的路上。為什麼?因為我們忘記中山先生了,我們不再懂《三民主義》了,不再追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自決,不再要求民權主義的「權能區分」,更不再理解民生主義全民「均富」的意義。
值此國父去世百年,台灣也光復八十年了。可今天充滿戾氣的台灣,可以說再次淪陷了,淪陷在自我殖民的台獨意識中。對中山先生的信徒而言,台灣必須再光復,追隨中山先生一生反帝反殖民的腳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追求民族獨立復興的同志們,台灣必須再光復,兩岸才有和平,民族才能徹底復興。完成國父臨終遺志「和平,奮鬥,救中國!」同志仍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