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809|回复: 0

和諧鄉村美如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

回帖

4万

积分

超級版主

积分
41579
发表于 2020-12-7 2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諧鄉村美如畫

01.jpg
    古縣渡鎮汪家村按照“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生活宜居、悠閒度假”的要求,將文化特色、美麗鄉村作為資源整合的主線,突出“鄉土、鄉情、鄉趣、鄉俗”,實現生態文明、文化傳承與鄉村旅遊共同發展;珠湖鄉周家村發揮毗鄰湖區優勢,打造綠化示範帶、生態文化園、戲劇大觀園以及公共服務中心,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參觀,推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走進油墩街鎮李景山村,村頭的池塘碧波粼粼,兩側的楊柳在微風中輕輕擺動,農家牆面畫著正能量的宣傳畫。整潔的庭院外,各種果樹果實累累掛滿枝頭,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悠閒地下棋,其樂融融……隨著我縣新農村建設和秀美鄉村建設的快速推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幅幅村美民樂、生態和諧的新農村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美在環境:山清水秀好宜居

  路暢、水清、樹綠、村美……如今,我縣秀美鄉村建設正步入新常態。2016年,我縣部署29個中心村和40個“六好”秀美鄉村建設點,按照“七改三網”、“8+4”和“六好”工作要求,實施村莊建設,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完善和提升。中心村建設效果亮點紛呈,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一般自然村建設穩步推進,各村點道路硬化率、自來水入戶率、水沖廁入戶率均達到95%以上;共拆除舊房2.03萬平方米,按規劃建新房35.6萬平方米,新建文體休閒場所87個;安裝路燈1.25萬盞。2016年,我縣累計整合投入資金20多億元,改造國省道87公里、縣鄉道188公里,硬化自然村公路300公里,實施了大型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和一批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圩堤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變電站4座,改造電網近500千米,完成各類高標準農田建設2.6萬畝,努力讓群眾“走平坦路、種放心田、喝乾淨水、用安全電、住整潔房、上衛生廁”。

  

02.jpg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顯著。我縣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和秀美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狠抓“網絡、機制、責任”三項建設。根據“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方式,狠抓保洁員網絡、收集網絡、轉運網絡、終端處理網絡四大網絡建設。總投資8000餘萬元的無害化垃圾處理廠正在施工,計劃一期建成一號庫區、辦公場所、污水處理站、場內道路等;在鄱北片區選址再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場;在蘆田鄉、三廟前鄉、樂豐鎮、饒豐鎮、雙港鎮、團林鄉、四十里街鎮等地規劃建設7座垃圾中轉站。縣財政按全縣人口人均20元標準安排2740萬元專項整治資金,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組按不少於1:1標準配套資金。在此基礎上,狠抓責任落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資金籌措、建章立制、垃圾清運、監督檢查、門前三包、垃圾分類等工作分別落實到鄉鎮、村級、理事會和農戶責任主體,做到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髒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美在民風:移風易俗“內在美”

  “中國夢”、“勤為本”、“洪浩軼事”……在油墩街鎮洪家村內,處處可見此類弘揚正能量的宣傳畫。據該鎮退休教師王芝陽介紹,這些宣傳畫可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健康生活,通過不斷更新村民觀念,著力營造遵紀守法、和諧友愛、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新風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我縣各村點全面建立了“村民理事會”、“五老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的運作機制,保障和維護村民權利和義務,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如何讓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村民理事會有著自己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建陣地、組隊伍、搭舞台”。休閒娛樂廣場,在做好綠化、硬化、亮化的同時,完善健身器材、遊樂設施等,讓廣大村民休閒有去處;根據村民喜好,成立了軍鼓隊、腰鼓隊、廣場舞隊等,聘請專業老師進行輔導,不少隊伍應邀參加各類社會表演並獲獎。在春節期間,各村舉辦村級“春晚”,搭建百姓自己的舞台,讓村內各支隊伍同台競技,為村民呈現一場豐富的文化大餐。在村理事會的帶動下,文明節儉辦事的新風尚正在全縣村組逐步生根發芽。“多一個廣場,少一個賭場;多去看名角、少去爭口角”,已經成為了我縣群眾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03.jpg


  美在致富:讓農民增收致富

  “將農民土地集中起來,農民以土地所有權為股份,建立股份制公司,統一經營果蔬和花卉苗木基地,產生的收入按照土地股份份額進行分紅,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這就是古縣渡鎮汪家村村民依托產業支撐增收致富的樣板。在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全縣建有謝家灘鎮棉花、三廟前鄉黃鱔、昌洲鄉棉麻、珠湖鄉銀魚、遊城鄉泡桐、四十里街鎮花生等特色農業產業,中心村農民從事相應產業達55%以上,從事產業戶均增收3600多元,村域經濟發展有了明顯提高,村民收入明顯增長。

  

04.jpg


  2016年,我縣在推進村莊整治的同時,以生產發展為核心,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建設,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積極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農戶的生產與銷售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戶融入市場,獲得經濟收入。同時鼓勵種養大戶聯動農戶發展特色種養,自發組建專業合作社,擴大產業規模,促進農戶增收。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挖掘文化和旅遊市場,依托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鄉村旅遊業的強勢推進,積極引導農民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把湖區和景區範圍內的生態漁村(山莊)作為旅遊景點來打造,目前已建成350個生態文明、文化鮮明、風光秀美的生態漁村。農家土特產逐漸成為遊客的搶手貨,農民在自己家門口當起了老闆、做起了商人。


 通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建設點普遍開展“家園綠化”活動。結合村莊綠化,根據村情實際,因地制宜,選擇樹種組合,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對湖區和丘陵地區的村莊,種植泡桐、楊樹等生態樹種和速生樹種;對山區的村莊,鼓勵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林業增收增效。同時,鼓勵農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收入。

(圖片提供:黃鵬)

轉載 :鄱陽縣人民政府



小黑屋|KCN.ORG.TW

GMT+8, 2024-4-25 11:55 , Processed in 0.2764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